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 内容页

江苏盐城:践行“两山理论” 厚实生态“家底”,擘画黄海湿地发展新蓝图 环球微资讯

发布时间:2023-05-25 18:53:59 来源:盐阜大众报

成群丹顶鹤、灰鹤、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各自排成独特队形,在广袤的滩涂上空自由飞翔,与海风和潮水交相辉映,演绎了一幅美丽的湿地画卷……

这里是位于江苏沿海中部,涉及盐城沿海6个县(市、区)滨海湿地,重点保护以丹顶鹤为代表的湿地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盐城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守护独特生态资源,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征途中,交上了一份有热情、有担当、有作为的时代答卷。


(相关资料图)

保护优先,让生态“家底”更加厚实

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247260公顷,记录有各类动植物2567种,高等植物712种,各类动物1855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8种(鸟类27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1种(鸟类74种),有17个物种被列入IUCN物种红色名录。每年有近400~600只丹顶鹤在这里越冬,有2000多万只候鸟迁飞经过,近百万只鸟类在保护区栖息,素来享有东部沿海“国家重要湿地基因库”之称。

好生态的背后得益于坚守保护优先,以推进生态系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抓手,促进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保护区以系统理念搭建生态框架,实施管护能力提升行动,探索建立“一中心四体系”的管护模式,形成核心区全封闭管理,缓冲区和实验区地方政府守土有责,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大保护”格局,为盐城在黄海之滨建起一道生态屏障。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实现生态修复优化,通过退养还滩、生态补水、污染控制和综合整治等措施,科学合理地稳步实施湿地修复项目,修复面积达31万多亩。射阳盐场一号水库退渔还湿区、大丰四卯酉海域退渔还湿区、中实验区增水控苇(蒲)工程、中实验区碱蓬湿地生境改造、基于完整生物链构建的湿地恢复项目等修复区域成果喜人,成为生物多样性高度富集区域。

持续开展保护区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演替研究等一批研究课题实现突破;扎实推进智慧保护区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打造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传输网络和信息智能处理展示平台;盐城滨海鸟类多样性监测评估项目、盐城海岸侵淤监测项目、盐城湿地生态保护特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栖息地恢复科技示范项目顺利通过验收;鸟类视频监控智能识别系统开发在全国保护区中处于领先地位。越冬地丹顶鹤人工种群繁育连续4年取得突破,人工种群数量由2016年的100只增长到2022年的192只,编制出台了《越冬地丹顶鹤人工驯养繁殖技术标准》。

践行“两山理论”,推动绿色发展

绿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底色,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保护区坚持以“两山理论”引领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推进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实施生态旅游振兴行动,以国际视角打造世遗品牌。实施旅游区改造提升工程,生态旅游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游客体验感实现蝶变。形成以黄海滩涂为基础、丹顶鹤为载体、烈士精神为指引的独特自然科普教育品牌,先后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自然教育学校(基地)、湿地学校、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

实施社区共管共赢行动,以创新思维形成工作合力。牵头召开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联席会议,与沿海六县(市、区)签订管理目标责任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管理体系。建立社区生态巡护岗,实现区内生态巡护网格化管理,探索社区共建共管新机制。在缓冲区租赁土地开展“候鸟友好”型水稻田试验项目,建立社区单位共研共管机制。探索土地利用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均衡发展新路径,创新绿色产业转型新模式。

实施宣传质效提升行动,以生态思想建设宣传阵地。在央视举办的“秘境之眼”精彩影像评选活动中,保护区拍摄的勺嘴鹬短片得到近22.5万人次点赞,荣获全国一等奖,在社会上引发热烈反响。让丹顶鹤在网络“翱翔”,联合央视频、学习强国等平台共同开展“鹤宝诞生记”“鹤宝成长记”等网络慢直播,期间有20多家媒体持续关注报道,全国1.1亿多人次观看、评论。

实施自然教育传播行动,以初心使命创办绿色营地。盐城珍禽保护区自然教育和研学活动发展迅猛,推出的“观鸟识花赏自然”研学活动,获得梁希科普活动奖;编制出版的《盐城市湿地科普教育活动手册》,成为盐城市首套黄海湿地科普校本教材,获梁希科普奖作品类一等奖。开展中小学湿地科普知识大赛,在校园播撒珍爱湿地、保护自然的种子。

实施卫士精神传承行动,以人文情怀塑造红色基地。保护区构建了革命红色与生态绿色交相辉映的生态保护教育基地,徐秀娟烈士被江苏省林业局推广为全省林业系统学习典型,在徐秀娟精神的感召下,每年有数十万的访客从徐秀娟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精神中汲取力量,鼓舞斗志。

擦亮黄海湿地金字招牌,释放生态红利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指导下,保护区始终坚持大生态发展战略,不断擦亮生态底色金字招牌,释放生态红利,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目前,这里的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监测取得实效。”保护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结合综合科学考察,他们每年开展鸟类、大气、水文、水质、土壤、海岸侵淤等各类监测10余次,2022年首次观测记录到蓑羽鹤,区内记录鸟类达418种,其中鹤类7种。

保护区生态价值更加凸现。先后成为国家级保护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合作伙伴关系”成员、国际重要湿地、国际自然保护地联盟成员,2019年成为世界自然遗产,这也是我国第一处、世界第二块滨海湿地类型世界自然遗产地。同时,工作成效得到彰显。先后荣获“全国保护区管理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总支”“江苏省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盐城市申遗突出贡献奖”等20多项表彰奖励。

生态卫士队伍日益壮大。保护区有104名企事业干部职工和500多名黄海湿地志愿者组成的“生态卫士”队伍。孕育出一批荣获“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个人”“盐城市首届生态卫士”等荣誉的生态卫士;涌现出一批荣获“全国林业和草原科普讲解大赛”二等奖、优秀奖、“我是生态环境讲解员”三等奖、“黄海湿地申遗先进个人”等荣誉的工作模范;展现出一批荣获“梁希科技一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淮海科学技术科技创新一等奖”等荣誉的科研工作者。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推动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保护区管理处党组书记王甫同出语铿锵,他表示保护区将切实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勇立潮头、奋力前行,以不负时代、不负年华的豪情,以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担当,在拼搏中坚定信心,从实践中汲取力量,用理想和激情在美丽湿地上绘就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继续贡献保护区的智慧和力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