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 内容页

布局新业态,构建体育消费新场景——“打造世界体育名城的南京实践”系列报道⑤-世界时讯

发布时间:2023-04-28 09:43:44 来源:宁夏新闻网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丁媛媛

70米专业射箭道、全尺寸篮球场、发光夜跑步道、5人制和7人制足球场、VR运动体验仓、滑板碗池等沿街而设,举步可及。5月初,南京首座24小时城市体育街区、主打“运动+生活+商业”的开放式空间“西城·夜未央”即将正式开放运营。

在南京,体育业态正逐渐入驻商业综合体和街区,不少废旧厂房、大型商场华丽变身为体育主题服务综合体,为商业发展带来流量密码,成为城市新地标。这只是南京构建体育消费新生态,激发消费市场新活力的一个缩影。


(资料图片)

精准布局新业态

如果你在新城科技园附近上班,或者坐地铁10号线经过中胜和小行附近,一眼就能看见这座颜色鲜艳的不夜城。红、黄、蓝、橙配色的集装箱,红蓝相间的跑道以及铺满草坪的各类球场,组成了“西城·夜未央”活力街区的整体骨架。晚间,记者来到“西城·夜未央”运动街区,试营业期间,这里已经吸引了许多人。晚8点,街区篮球场一场对抗赛正热火朝天地举行,自试营业开始,在附近一家网络信息公司工作的张华与同事及球友们已经在这里打了四五场,“新场地质量好,灯光亮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这个街区篮球场就在公司附近,我们这些未婚的青年,每天下班后也不着急回家,打场篮球发发汗,十分减压。”

街区内一间间造型别致、颜色各异的集装箱是商业配套用房,建邺C-park餐车、多功能零售仓、餐饮等业态应有尽有,就连公共厕所里都为运动者准备了淋浴间,“西城·夜未央”项目负责人、银杏里商管沈士祥介绍,整个街区规划为“城市会客厅”“专业运动场”“无界综合运动场”三大板块,主要培育新型体育消费和全民健身运动。“街区的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从2月份开始试营业,人气很旺,街区周围有不少IT公司和高档写字楼,有很多爱运动的年轻人。晚上7时到10时左右是高峰期,场馆还需要加派晚班人手。”

这个24小时不打烊的活力街区,打破传统、单一的消费形式,用更潮流、健康的生活方式,吸引着更多南京人的目光。这也是近年来南京加速探索体育业态创新的典型案例。

构建城市新地标

42岁的南京市民李健从小到大生活在城北燕子矶片区,对于这里的发展,李健如数家珍,“小时候,很多人对城北区域的印象就是这里是化工厂聚集区,这些年,随着一个崭新的燕子矶新城正在崛起,这里的交通、城建、绿化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宜居。要说唯一的不足,就是正规的运动场所少了一些。”李健的遗憾即将得到弥补。眼下,“燕子矶新城体育公园”正在建设中,不但填补了城北体育综合体的空白,这家集体育健身、文化教育、休闲娱乐、餐饮购物为一体的综合体也将成为城北地区新的地标。

该体育公园不但拥有内设10个赛道标准泳池和室内篮球场、综合馆,最大的特色是沿建筑的侧边幕墙搭建了一条数十米长的斜面板,一直延伸到屋顶。这是旱雪滑道,可供运动员及体育爱好者训练。“未来加上一个水雾喷雾系统,达到高仿真滑雪效果,维护成本也不高,一年四季都可以滑。”燕子矶新城开发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陈亚运说。项目计划明年建成,可满足周边近30万人口的体育运动需求,进一步完善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

在南京老棉纺厂旧址上蝶变而生的悦动·新门西体育文化产业园是南京首个体育文化产业园,也是第三批“江苏省体育服务综合体”。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为了和周边的居民加强融合,方便市民锻炼,园区没有设立围墙,通过树的围合界定了门户公园的空间。林荫、草坪、旱喷广场等,为周边的人们提供了休憩场地。因此,悦动·新门西更像公园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产业园区。“我们的目标就是不仅要把悦动·新门西打造成为南京首个体育文化产业园,更是要把它建设成为城市名片。”项目建设方,南京万科善跑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大祥说。

体育消费自带流量

严丹蓉是个shopping(购物)达人,在网购如此风行的当下,每周去新街口逛逛街仍是她的习惯,“有时候也不是想买东西,和闺蜜逛逛街吃吃饭,看看流行趋势,是我们的生活方式”。谈到眼下的流行风尚,这位购物达人说,最早商场一楼往往被黄金首饰、化妆用品占据,但近些年体育品牌不知不觉渗入到更好的楼层,“就像新街口最核心地段那个超大的门面,现在已经成为一家体育品牌”,严丹蓉认为,这和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健康密不可分。

江宁景枫品牌经理朱依可也表示,经过市场调研,南京市场上体育类品牌的关注度的确越来越高,在景枫,耐克在一楼,李宁在负一楼。

记者了解到,近些年我市大力发展“首店经济”,引进知名运动休闲品牌,安踏旗舰店、lululemon、始祖鸟等国内外知名体育品牌首店、旗舰店175家。而且,“奥运之城”南京,自带体育消费流量,全市经常参与体育锻炼人口达到400多万人,人均体育消费达3064元。

截至目前,全市体育类经营主体超过10000家,体育产业总规模1135亿元,占GDP比重2.15%。下一步,南京市体育产业将坚持市场导向,从满足消费者情感体验着手,大力营造体育服务消费场景,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