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 内容页

论哈代女人诗歌论文

发布时间:2023-08-09 17:03:41 来源:互联网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论哈代女人诗歌论文,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如果这13篇文章还不能满足您的需求,您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论哈代女人诗歌论文相关的文章。

篇1:论哈代女人诗歌论文

论哈代女人诗歌论文

摘 要:该文探讨了英国小说家兼诗人托马斯·哈代和他一生中几位重要女人之间的关系乃至情感纠葛,是她们丰富了哈代的感情生活,并为其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动力和源泉。


(相关资料图)

关键词:哈代 情感纠葛 创作源泉

英国小说家兼诗人托马斯·哈代在世的八十八个春秋中,有诸多女人对他产生过或大或小的影响,这其中包括其祖母、母亲、妹妹、发妻艾玛、续弦之妻弗罗伦斯、儿时倾慕对象哈丁、初恋情人伊莱扎,表亲恋人特里菲娜、红颜知已亨尼卡夫人、晚年朋友艾格尼丝等不一而足。本文将着重探讨和哈代有过感情纠葛并进入他诗作的女人。哈代不仅是位才子,亦是个“情圣”,这使其感情生活注定与女人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

进入哈代感情生活的第一个女人,更确切地说是女孩,是露伊萨·哈丁,哈代儿时的倾慕对象。哈丁是哈代的邻居,但内向的哈代却羞于向哈丁吐露自己的爱慕之情,他们之间唯一的交流便是哈代的一句见面寒暄。不过纵使哈代勇于表露自己的情感,两者之间家庭背景的差异也会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因为哈代出身贫寒,而哈丁却是大家闺秀。哈代内敛的性格和卑微的出身使一番本该用“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来描述的爱情遭到扼杀。后来哈丁去城里读书,哈代也曾试图去找过她,但无果而终,之后两人便断了联系。哈丁终生未嫁,于19去世,被葬在离哈代的发妻艾玛坟墓不远的地方。哈丁的去世激起了哈代往日的情思,他写了几首诗来寄托自己的哀思。在《露伊》一诗中,站在斯丁斯佛墓地的哈代在悼念亡妻的同时,亦忆起昔日活泼可爱的哈丁,叹只叹两个生前并不相识的女人,都在哈代的生命中走过,如今又都先其而去,长眠于同一块墓地。哈丁在哈代的印象中一直是那个美丽可爱、楚楚动人的邻家女孩形象。在《过路人》一诗中,哈代更是以哈丁的口吻叙述了自己在她心目中的地位。哈丁先是叙述了哈代每天都穿戴整齐地从她的窗前走过,每当她对他微笑,哈代便像个女孩子似的羞红了脸。可是后来哈代不再走过她的窗前,于是她认为他一定是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女孩,诗中的哈丁把哈代称为“我爱的那么真的少年”。这也许是哈代的一厢情愿,但从某种角度上反应了他对哈丁曾经有过的那份执着的爱。《写给小巷里的露伊萨》作于哈代临终前,可见哈丁在其心目中的影响颇深。诗中哈代希望儿时的那一幕幕能重现,让哈丁和他再一次在那空荡荡的小巷里相遇,那么他一定不会再次让机会从身边溜走。诗歌结尾处哈代表达了死后能同哈丁再相遇的愿望。正所谓“憾生前不能结连理,愿身后化作鬼魂聚”。

哈代生活中第二位重要的女人是伊莱扎·尼科尔斯,可以算是其初恋情人。他们于1863-1867年交往,甚至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这其中伊莱扎对哈代的爱更深、更强烈,甚至有点一厢情愿的意味。但后来伊莱扎发现哈代更加喜欢她年轻漂亮的妹妹玛丽·简,于是两人便不欢而散,当然哈代跟简也未有什么发展。哈代后来写了一组题为《她对他说》的诗来谨记两人之间的那段情。其中第一首最后一节写到:“可知我对你痴情永不移——/愿以自己性命免你苦疾”。第二首第二节写到:“那么你也许会停住脚步,想到:‘可怜的女人!’/ 然后发出一声叹息——作为丰厚的回报/……/给一位可以甘愿为你放弃自己一切的女人”。第三首开篇便直抒胸臆:“我将会对你忠贞不渝;是的,忠贞不渝!”。第四首是当伊莱扎发现哈代移情后的肺腑之言:“爱你多深我不知,一生也无从得晓/否则我会愈发地爱你/但有一点我明了,我的生命与你的/本是分离的,却因彼此痴迷而融合在一起”。诗中无不透露着伊莱扎的深深爱意和哈代的丝丝悔意。唯只叹“痴心怨女终被负,负心之人悔当初”。

第三位女人是特里菲娜·斯巴克斯。她是哈代的表妹,比他小十一岁,所以笔者称其为表亲恋人。1867年,二十七岁的哈代爱上了十六岁的特里菲娜,随后两人定下终身,特里菲娜也公开佩戴着哈代送给她的订婚戒指,而且据说特里菲娜还于1868年为哈代生下了一个儿子。(参见洛伊斯·迪肯和特里·科尔曼的《天意和哈代先生》)但是1870年哈代的一次康沃尔之行改变了他的初衷,使他移情别恋,爱上了艾玛。1873年特里菲娜主动解除婚约,一段美好姻缘就此告终。但是哈代在由其第二位妻子捉刀的《托马斯·哈代传》中完全隐去了这一重要的插曲,好像在刻意回避着什么。特里菲娜去世后,哈代亦写了数首诗来悼念她并追忆二人的恋情,但都未直接提及其名。《思念菲娜:惊闻其辞世》是特里菲娜去世后哈代写的一首悼亡诗,也是唯一暗示其名字的诗。诗中哈代把她称为“我失去的珍品”,其悔意不言自明。他不知道特里菲娜的晚年生活如何,是忧伤还是快乐?是才能和怜悯之心相伴甜蜜生活,还是生活之光黯淡,布满不幸灾祸?总之他知之甚少。尽管哈代未曾为她写过一行诗,不曾拥有她的一根秀发,不曾了解她的晚年生活,但她一生中最美好的部分却深深印在他的脑海中。在《她的不朽》一诗中,哈代加入了超自然的元素,特里菲娜的鬼魂被赋予了话语权。她说自己已去世多年,已没有几个人记得她:丈夫续弦;孩子们的爱献给了继母;兄弟姐妹、亲朋好友不在乎来见她的魂灵,直到她去世了才知道谁最在乎自己。她对哈代说:“幽灵只有在懂得铭记的人的头脑里 / 才有不朽;/ 你活着,我就活着 / 你死了,也把我扼杀。”哈代遂答道:“我不会死去,我最亲爱的!——/以此来延长你的时日”。但一个人不可能永生,想到此,哈代不禁扼腕叹息:“当我停止呼吸 / 我这个她赖以生存的躯体 / 她的灵魂便也寿终正寝 / 再也不能复活”。在《我歌唱她的优越:薄情郎之歌》一诗中,哈代把自己称为“薄情郎”,想必他对当年背叛特里菲娜心存愧疚。但诗歌也许在为自己当年的移情别恋开脱。诗歌开始说他歌唱特里菲娜的优越,但旁人却说赞美得不恰当。后来他发现这些优点恰恰是艾玛所具有的,因此导致他将赞美和爱慕对象转移。《在维色伯里附近的爱维利兹牧场》是描写两人恋爱时的一首诗。诗中哈代首先忆起二人在草地上跳舞的情景,他说特里菲娜“点燃了 / 爱情的阵阵狂喜”,最后他又忆起了她对他说“永远爱你!”的时刻。《一个地点》中的地点指的也是爱维利兹牧场,描述的也是两人相恋时的场景。诗中二人坐在草地上,促膝而谈,被爱的光环所环绕。诗的结尾处从地下传来一个声音说:“直到天荒地老 / 才会再有 / 像他们这样的爱情 / 溢满峡谷”。这段感情得以如此的歌唱与赞美,可见特里菲娜在哈代心目中不可磨灭的地位。若说哈代的感受,真可谓“忆起当年浪漫事,无尽悲凉心头生”。

第四位女人,也是最重要的一位女人是艾玛,哈代的发妻。1870年3月,哈代前往康沃尔郡的圣·朱丽叶教区去做教堂修缮的前期调查工作。接待他的是教区长的妻妹艾玛。哈代和艾玛虽不能说是一见钟情,但彼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哈代逗留的近一周时间里,两个人的爱慕升温,艾玛白天陪伴哈代去附近的采石场,晚上和姐姐一起为其唱歌。在随后漫长的恋爱期,两人聚少离多,仅仅见面八次,更多的是依靠飞鸿传书。书信来往不仅是传情,艾玛还负责为哈代誊写书稿,并在哈代出版遇到挫折时给了他极大的鼓励。这期间,两人的感情与日俱增。1874年9月,在经历近四年的漫长恋爱后,两位有情人终成眷属。但两人婚后的幸福生活只保持了三四年,哈代在1878年3月18日的日志中写到:“斯特敏斯特牛顿的田园生活结束了……我们最幸福的时光”。(《托马斯·哈代传》:118)在之后的三十多年中,两人的婚姻生活便一直处于不瘟不火的状态,尤其是艾玛晚年的十几年中,两人过着分居生活,交流甚少,形同陌路。究其个中原因,哈代传记作家米尔盖特的话也许有一定道理:“如果和一位文学天才结婚是艾玛的特殊待遇的话,那也是她的不幸。…… 这其中不可避免的会有一种有事业的艺术家固有的无情与冷酷,而且随着岁月的流逝,他变得越来越不能或不愿以艾玛所需要的耐心待之,做她倾诉的对象。”(《托马斯·哈代:传记》:397-8)

直至1911月,艾玛的突然辞世才使哈代追悔莫及,极大的愧疚感使他对艾玛的爱情重燃,巨大的悲痛化作创作的源泉,于是便成就了一首又一首的悼亡诗。一般读者所熟知的是在艾玛去世后一年间哈代创作的那二十一首《1912-1913年组诗》,但实际上数量多达百余首。他的悼念亡妻的挽诗无论是在量上还是在质上,在整个英语挽诗史上是无人能企及的。难怪韦伯把哈代的艾玛组诗称为继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和勃朗宁夫人的"《葡萄牙十四行诗》后最好的爱情组诗(《哈代的爱情诗》导言)。哈代的挽诗情深意切,感人至深,读来不免令人潸然泪下,遂觉于我心有戚戚焉。比如常常见诸各种文选的《伤逝》和《呼唤》。在《伤逝》一诗中,失落感、忧伤等情感被表达得淋漓尽致。第一节,哈代点明了艾玛去世的突然性,没有任何征兆和预感,然后表达了阴阳两隔的悲痛:“即使我插上那燕子的翅膀 / 也难以再看上你一眼”。第二节哈代痛陈艾玛的去世“改变了一切”。第三节哈代来到昔日熟悉的小巷,但空荡荡的小巷里再也觅不到艾玛的芳踪,一种强烈的失落感涌上心头,那种空虚使哈代极度神伤。第四节中两人相恋时的美好时光同第五节两人的疏远隔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也表露了哈代对失去幸福的一种极大的愧疚。最后一节,哈代不得不接受斯人已逝的残酷现实,但是丧偶的打击对他来说是巨大的,伤痛是难以愈合的。《呼唤》一诗更是令人动情。寂寞寥寥的哈代似乎听到了亡妻在呼唤他,如泣如诉。但实际上那只是他的幻觉,是他过分思念亡妻的结果,那呼唤声只不过是阵阵风声。残酷的现实、极度的失落又加剧了哈代的伤悲。于是我们在诗歌的结尾看到一个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的老人举步维艰地走在风中,片片树叶随风飘落在他身旁,而其耳边仍回荡着一个亡灵的呼唤声。这是一幅何等凄惨的画面,一个老年丧偶者孤苦伶仃的形象跃然纸上,不禁令读者心生怜悯。作为哈代的发妻,艾玛不见得是哈代的最爱,但她无疑是去世后博得哈代最多爱的人,可惜的是这爱是源于赎罪的爱。若是将这种对逝者的爱转移一些到其生前,相信逝者不会走得那么悲,生者亦不会悼得那么累。叹只叹“昔日鸳鸯成陌路,逝去方知相思苦”。

第五位女人是作家亨尼卡夫人。1893年两人初次在都柏林相遇。哈代对其印象是:“一个迷人的、富于直觉的女人”。(《托马斯·哈代传》:254)之后两个人的联系就一直没有中断,直到1923年亨尼卡夫人去世。两人之间的书信数量颇为可观;仅仅是两人见面后短短半年时间里,哈代就给她写了二十多封信,可见他在这份感情上的投入程度。但身为有夫之妇的亨尼卡夫人的矜持与慎重使哈代的热情遭受挫折。无奈的哈代只能把这份感情转化为友情,并一直保持到老。也许正如哈代在写给亨尼卡夫人的信中所言:“我衷心希望能把你列入我一生中最珍惜的朋友之一”。(《哈代书信集》第二卷:14)这也许是哈代的宿命。哈代在事业方面给了亨尼卡夫人很大的帮助:他与她合作创作,告诉她对付出版商的策略,并为她指定文学代理人。哈代也写了数首尼卡夫人的诗,但几乎都是在他失恋期间写的。《分离》是哈代和亨尼卡夫人初次见面后写的一首诗,说明两人之间相爱的难度之大。距离只是表面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两人都已有家室,更重要的是妻子艾玛的醋意大发甚至对亨尼卡夫人充满敌意。在《城里的暴风雨》一诗中,哈代回忆了两人一次驾车出行的经历。两人驾车出行,恰逢暴风雨,遂停下马车,在车篷下避雨。哈代说令人惋惜的是雨停了。读者不免困惑,雨停乃好事,怎么哈代尚觉可惜呢。看到诗歌的结尾才恍然大悟:“如果雨再多下一分钟 / 我可能就会亲吻她”。《一次爽约》(追忆1893)讲的是亨尼卡夫人没有赴哈代之约,令其怅然若失,伤心不已。哈代得出的结论是:“你不爱我”。他禁不住抱怨道:即使你不爱我,难道就不能腾出点时间来安抚一个饱经沧桑的人的心吗?《在一家客栈》讲的是哈代意识到他和亨尼卡夫人之间相爱的不可能,他认为致使他们不能相爱的原因是“人类的法则”。《这个月的日历》表达的仍然是一种伤心的心情。哈代撕掉了与亨尼卡夫人相遇的那个月的日历,想把那一天忘却,因为他向她示爱的信得到的只是保持友情的回复。《最后一句情话》仍然表达的是哈代不能得到亨尼卡夫人的爱的失意:“这是最后一句情话;最后一句,真是最后一句!”,“我们注定不能相爱!”可见不能博得她的爱给他带来的伤痛之深,也可见她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两人之间的感情是典型的柏拉图式恋爱。真可谓“人生难遇一知己,恨不相逢未娶时”。

第六位女人是艾格尼丝·格罗夫。两人于1895年相遇,当时哈代夫妇是去拜访艾格尼丝的父亲皮特·里佛斯将军。在晚间的舞会上,哈代一时兴起跳起了民间舞蹈,而美丽的艾格尼丝则成了他的舞伴。次年七月的一天晚上,哈代夫妇去伦敦帝国学院听露天音乐会,又邂逅了艾格尼丝,两人竟随着华尔兹舞曲翩翩起舞,而周围散步的人还以为他们喝醉了。据哈代个人回忆艾格尼丝是和他跳生命中最后一支舞的女士,因为自那以后他就再没跳过舞。尽管这一说法后来被人质疑,但至少说明这一次共舞在哈代的心目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后来两人有了进一步的交往,但哈代更多的是在文学创作方面给予她指导,也许哈代对她也有些许朦朦胧胧的爱慕,但两人没有更深的发展。哈代在其去世后写了《格尼丝》一诗以示追忆和凭吊。诗中写道:“我再也不敢奢望曾经奢望过——/无数次的事情!/ 同那位美人再次翩翩起舞”,惋惜失落之情溢于言表。正所谓“昔日舞伴化白骨,唯我独受追思苦”。

第七位女人是弗罗伦斯·达格戴尔,即哈代的第二位妻子。19,经亨尼卡夫人的引荐,儿童文学作家弗罗伦斯闯入了哈代晚年的感情生活,两人年龄相差三十九岁。时值哈代创作诗剧《列王》,弗罗伦斯毛遂自荐为哈代到大英博物馆查资料。作为回报,哈代在创作和出版方面给予她帮助。19,也就是在哈代的第一位妻子艾玛去世前三年,弗罗伦斯以哈代私人秘书的名义名正言顺地入住哈宅。在艾玛人生最后的岁月里,在她最需要哈代的时候,哈代的感情却倾注到了弗罗伦斯身上。他带她游访名胜,拜访朋友,出席场合。为哈代庆祝七十一岁生日的不是妻子艾玛,而是情人弗罗伦斯。其时两人已经在精神上订婚,哈代已经称弗罗伦斯为“我最亲爱的弗”。后弗罗伦斯因故离开哈宅,1912年11月艾玛去世时,她应哈代之邀来帮助料理后事。192月,在艾玛去世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哈代和弗罗伦斯正式步入婚姻的殿堂。哈代写给弗罗伦斯的诗既有婚前的情诗又有婚后的颂诗。《来访之后》是弗罗伦斯第一次拜访哈代后哈代的感受,诗中对她赞美有加。诗歌一方面赞美弗罗伦斯端庄优雅的外在美,她步履轻盈、款款而行、仪态雅致、不骄不卑,尤其是那一双炯炯有神会说话的大眼睛给哈代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诗歌另一方面褒奖她的内在修养,说她思想有深度,与哈代在对人生看法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一位外在美和内在美相结合的女人势必会得到哈代的青睐。《见面还是不见》是艾玛死后哈代在与弗罗伦斯的感情一事上的犹豫心态。诗中哈代把弗罗伦斯称为“我的梦中情人”。到底该不该去见自己心仪的女人,哈代进退维谷。一方面他非常想去,不愿一桩大好姻缘就此搁浅。但另一方面考虑到两人之间巨大的年龄差距,以及他对亡妻艾玛的那份重新燃起的感情,他又犹豫不决。《我有时想》是二人婚后哈代写给弗罗伦斯的。诗歌前两节哈代先是说自己的某些正义行为别人不在乎,得不到世人理解。最后一节点明其实真正在乎理解他的人就是弗罗伦斯。在哈代眼中,她是一个有思想的女人,是自己的精神支柱,给予自己无尽的支持:“即使我绝望 / 她在乎一切,注意一切”。《款款而行的一对》描写了哈代再婚后的幸福,诗中说他和弗罗伦斯“比最聪明、最漂亮、最不寻常的夫妇还要幸福”。

而实际上哈代夸大美化了他和弗罗伦斯之间的关系。弗罗伦斯在与朋友霍尔夫人的通信中透露,哈代对她的爱是一种保护性的情感,就像父亲对孩子的那种,而非浪漫恋人之间的那种。(《艾玛·哈代和弗罗伦斯·哈代的信件》:105)尤其是哈代那近乎病态的对亡妻的感情某种程度上超越了他对弗罗伦斯的感情投入。弗罗伦斯向她的朋友丽贝卡·欧文抱怨哈代让家中的一切都力图保持艾玛去世前的原样,她不能更改花坛的样式,不能砍伐或移动最小株的灌木,亦不能改变任何一件家具的位置(参见弗罗伦斯给丽贝卡·欧文的信,195月5日,存于科尔比大学图书馆)。可想而知这样的生活会有多么拘束。更有甚者,哈代还曾建议她今后一直都穿黑衣以悼念艾玛。即使再大度的女人也不可能不萌生醋意。当然他们之间一定有幸福的地方,但远非像哈代诗歌中所说的比任何人都幸福,也许是他与第一位妻子之间不和谐的关系使他尽力想粉饰自己的第二次婚姻吧。两人的婚姻总的来说可谓“寂寞晚年遇佳人,哀伤犹在结伉俪,有苦有乐伴余生,忘年之情亦甜蜜”。

当然其实还有一些其他的女人也进入了哈代的感情生活,有的也很重要,但由于她们没能进入哈代的诗作,篇幅有限,这里便不再加以探讨。每一位伟大的人物背后都有一位伟大的女人,可是在哈代的背后却有数位女人,正是这些女人丰富了哈代的感情生活,并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动力和源泉

篇2:哈代妙语录论人际

哈代妙语录论人际

他们两个真是同气合德、东钟西应一点不错,他们嘴里谈不相干的话那时候,像现在这样,他们心里也永远在那儿谈另一番不必说出来而两心相通的话;因为他们两个真是同气合德、东钟西应嘛。

——《无名的裘德》

淑的语音里每一种颤动,都是什么性质,裘德都了解;她的内心里每一种活动,都是什么迹像,他都能看出来。

——《无名的裘德》

我的确曾有过一种希望、一个心愿,要鼓励一个人,叫他追求高尚的目标。我看见了你以后,知道了你愿意作我的同志。

——《无名的裘德》

她表哥很使她感到兴趣,那种兴趣,好像一个人,自己逃出了迷宫,却看着另一个人,在那儿不知所措地没法找路一样。

——《无名的裘德》

我这是饥寒的心灵追寻饱暖的心灵,……我一定得跟那个人谈一谈!

——《无名的裘德》

如果要在世界上找一个人把自己心里的话都对他说一说,这个乐谱家就正是这样的人;因为他一定也有过痛苦,受过熬煎,憧憬过美好的事物。

——《无名的裘德》

只要我一不把你当我的丈夫看待,而只是把你当我旧日的老师看待,我就喜欢起你来。

——《无名的裘德》

因为他们两个完全互相了解,所以他们只要看一眼,只要作一个动作,就能很切实地把他们的灵犀互相传递,切实得像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一样。这种互相了解的情况,使他们显得好像只是一个整体的两半。

——《无名的裘德》

他们极少谈到相互之间的感情;在经历了这样考验的朋友之间,温柔动听的娓娓情话也许是不必要的。他们之间的感情是一种牢不可破的钟爱之情,当这两个走到一起的人最初开始了解到对方性格中不甚美好的一面时,

这种钟爱之情就产生了(如果确曾产生过这种钟爱之情的话),至于那最美好的一面,那是以后才了解到的,是在毫无诗意的生活现实的缝隙中培养起来的。

——《远离尘嚣》

这种融洽——这种志同道合者之间的情谊——通常是通过追求相同的目标而产生的,不幸的是,它很少附和于两性之间的爱情之上,因为男人和女人不是在他们的劳作中,而仅仅是在嬉戏玩乐中才发生交往的。然而,在欢

乐的环境允许其发展的地方,这种混然一体的情谊就会证明它是一种唯一的像死一样坚强有力的爱情——这是大水扑不灭,洪涛淹不没的爱情,相比之下,那通常被称之为情欲的东西就像蒸汽那样转瞬即逝了。

——《远离尘嚣》

人们往往受一些特别的影响下,把他们不愿向老朋友谈的话,反而向新交的朋友倾吐出来。

——《卡斯特桥市长》

把深藏的事情讲给一个朋友听过后,就会觉得心里很舒服。

——《卡斯特桥市长》

如果她发生不幸,他会因为自己没有尽力帮助她而永远不能原谅自己的。

——《被迷惑的传教士》

人与人之间原无可憎之事,只有可以同情的`可怜之事。

——《一支插曲罢了》

丧失童贞是可憎的,但是如果由于受人欺骗,那么就是值得同情的。

——《德伯家的苔丝》

他那么年轻,心里可罩上了那样一片云雾:这种情况我看着难过极了,所以我真希望有一天我能使他拨开云雾而见青天!

——《无名的裘德》

仁慈往在把他那些机巧的、具有策略意义的打算撕得粉碎。

——《远离尘嚣》

如果在了解以前先就同情,可以免得判断的许多麻烦。

——《贝妲的婚姻》

知道有个同病相怜的人在另一个同样的环境里受苦,向来是一种很大的安慰,也大大地减轻了觉得自己愚痴的那种想法……所以结过婚的男人要劝别人结婚。

——《贝妲的婚姻》

不咎既往的一种善良的愿望会在所有的人们心里发挥力量的。

——《卡斯特桥市长》

篇3:论极品女人论文

论极品女人论文

好女人难寻,极品女人当然更难找,在下也曾在什么报章杂志之类的地方看到过所谓的极品女人,实在不敢苟同,幸好,这两天也找到两位极品女人,她们一位姓郑和一位姓李。

姓郑的女士是大唐武宗会昌之人,她的上榜理由,之所以极品,原由如下:初,景让母郑氏,性严明,早寡,家贫,居于东都,子皆幼,母自教之。宅后古墙因雨溃陷,得钱盈船,奴婢喜,走告母,母往,焚香祝之曰:“吾闻无劳而获,身之灾也。天必以先君余庆,矜其货而赐之,则愿诸孤他日学问有成,乃其志也,此不敢取!”遽命掩而筑之。三子景让,景温,景庄皆举进士及第。景让官达,发已斑白,小有过,不免捶楚。

景让在浙西,有左都押迕景让意,景让杖之而毙。军中愤怒,将为变。母闻之,景让方视事,母出坐听事,立景让于庭而责之曰:“天子付汝以方面,国家刑法,岂得以为汝喜怒之资,妄杀无罪之人乎!万一致一方不宁,岂惟上负朝廷,使垂年之母衔羞人地,何以见汝之先人乎!”命左右褫其衣坐之,将挞其背。将佐皆为之请,拜且泣,久乃释之,军中由是遂安。

景庄老子场屋,每被黜,母辄挞景让。然景让终不肯属主司,曰:“朝廷取士自有公道,岂敢效人求关节乎!”久之,宰相谓主司,曰:“李景庄今岁不可不取,可怜彼翁每岁受挞!”由是始及第。

极品郑氏特点如下:

一、天降横财不取,品格高尚。早年丧夫的郑女士带着三个儿子过着清贫的日子,一日天隆大雨而致房屋倒塌,因祸得福,在古宅中发现能装一船的金银财宝,她却说:“不劳而获会自取其祸。”( 文章阅读网: )

二、家教严明,齐家有道。大儿子官至右散骑常侍,浙西观察使,头发已斑白,小有过错,却遭至其母杖责,后又因三儿子景庄屡试不中,郑氏再鞭景让不为其弟行方便,景让据法理违母命,虽然这里郑氏略有瑕呰,相信贤明的她责景让没有教育好弟弟多于殉情,但景让如此恪尽职守,也是因母平时教育所至。

三、达理贤明,深具大局意识。景让在浙西做官时,因打死违背自己意愿的下属兵士,军中即将哗变,其母郑氏在众止睽睽之下鞭打景让,并斥责于他,国法岂因个人喜憎而滥用,责景让有负朝廷所托,有辱家风。

李女士是生活于战争连年的五代十国的后周时期,李女士的事迹是由后来的北宋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欧阳修讲述的,欧氏著有《新五代史》,李女士事迹收录于该书中。原文如下:

予尝闻五代时有王凝者,家青,齐之间,为号州司户参军,以疾卒于官。凝家素贫,一子尚幼,妻李氏,负其遗骸以归,东过开封,止於旅舍,主人不纳。李氏顾天已暮,不肯去,主人牵其臂其出之。李氏仰天恸曰:“我为妇人,不能守节,而此手为人所执邪!”即引斧自断自臂,见者为之嗟泣,开封尹闻之,白其事於于朝,厚恤李氏笞其主人,呜呼!士不爱其身而忍耻以偷生者,闻李氏之风,宜少知愧哉!

极吕李女士的理由如下:

一、生死相依,不离不弃,夫妻情深,万世留名。李氏的老公王凝参军病死在任职的号州,守在清贫家中的李女士于是带着年幼的儿子去号州背着老公的遗体返还家乡山东的青州,这有些象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那位缚着妻子遗体用摩托车奔向火化车间的男子,一样让人动容,不同之处在于这位李女士是带着小孩子背着老公遗体徒步回家乡的,其难可想而知了,虽然这个故事发生在遥远的年代,但看到这样的文字,再想起汶川中的那位要让妻子有尊严安息的男子,如同影象再现,真实的浮现在眼前。这样的事对于今人,好象在看童话故事,看电影故事一样,它突破了了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的普通规律。可主人公李女士就发生在据今约前的.中国,也许李女士是山东人,也许是其他地方的人,但她是中国人,当今中国人的先人,这点就足够了,这样的女人不是极品的话,世上就没有极品女人了。其情可嘉!!其志可嘉!!

二、质本洁来还洁去,为求洁身断手臂。在李女士回家途经开封的夜晚,投身旅店,店主拒不接纳,看到这里,于是就想起了赵本山主演的《落叶归根》了,片中的男主角义举让人动容,这里的李女士同样让人痛惜,此时的李氏见天色已晚,不肯离去,店主拉她的手臂让她出去,绝望而愤怒的李女士不由恸哭:“我是一个妇道人家,不能坚守贞节,这只手臂被子的男人抓过了。”话罢,她操起斧头把被店主拉扯过的手臂砍掉,旁边围观的人都不禁叹息流泪。后来当地的执政者把此事上报了中央,李女士得到了抚恤,下令鞭挞了那个店主。古代的女人与现代的女人生活很不一样,夜间是不敢露宿街头的,因此李女士才不得已投店,只为求个安全的安身之所,而冷漠的店主只为了自己的生意着想,却失去了人性的善良本真,一出悲剧,成就了李女士的洁净之身,有人说,她有点作秀之嫌,我想她不会这样想的,因为作为一个正常人,是不会拿自己的手臂去取一个虚名的,古代有的女子把贞洁看得比命还重,想想现在有的女人把钱看得比贞洁重得多,如同这次汶川大地震一样,人生无常,把身外之物看得太重又有何益。

我想:如果让这两种不同的女人站在一起的话,后者会羞惭得无地自容的。再说象把金钱看得比贞洁重要得多的女人也根本没心思来看什么《资治通鉴》这类书,否则,当她们看到这一段落时,要么很是惭愧,要么嘲弄这些顽固不化不的上古女人,但她们永远也想不到,生活与命运终将会无情的把她们嘲弄或是抛弃。

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无论女人也好,男人也好,你这生种下了什么前因的种,必将会收获相应的后果,即使你躲过了,你的子女也躲不过,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想想英名一世的曹孟德是如何难为汉献帝,他绝对没想到他的子孙也如是这般的被司马家族逼得走投无路,后唐的无道朱温残忍地夺取了李氏江山,他也没想没过几十年,他居然被自己的儿子弑身夺位,历史向我们展开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卷,而今人多数执迷其中,难怪唐太宗在说“以铜镜正衣冠,以史知兴替,以人知得失”,洞悉世事的曹雪芹也因此作红楼十二曲,人生一世,难矣。

欧阳修对国家四大纲领如是解释:礼义廉耻,是国家四大维纲,这四大维纲不张立,国将灭亡,礼义是统治人民的根本大法,廉耻是做人的起码节操。

司马光也如是评论人之忠贞:天地设置位置,圣人效法它,有来制定礼仪和法律,家中有夫妇,家外有君臣。妻子跟从老公,终身不能改变;臣子事奉君主,至死不能有二心,这是社会道德最重要的原则。

也看了些报章上所说极品女人,他们所说的极品是指皮肉之极品,而非人性之极品。皮肉之极品,是三天五晚的事情,而人性之极品,则是日日夜夜,月月年年之极品,这样的女人,这样的极品,是生亦极品,死亦极品。

床第之欢,人之性也,洁身节欲,人也性也,性,在于如何取舍。有关人性爱好,孟子在答齐宣王时,很是高妙,且看孟子是如何取舍的。

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对曰:“昔者公刘好货,《诗》云:乃积乃仓,乃裹糇粮,于橐于囊。思戢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故居者有积仓,行者有裹囊也,然后可以爰方启行。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对曰:“昔者大王好色,受厥妃。《诗》云: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层层推理,引经据典,辨才天下无双,但道理对于普通人而言,同理。

篇4:哈代的心诗歌

哈代的心诗歌

你多么忧愁,

一个人组织荒原的苍白意象,

在虚无中播种斑斓。

你的人生台阶过于悠长,

词语在你的砍伐下

已显得无力,

透出青色与黑色。

生活的魔法师,

种植出钻天的白杨

和土黄的"西红柿。

你给小商贩们带来爱情,

给瘦弱的女人带来

钢琴,

明天,你就会溺死在这

荒芜的大海里,

与永恒感受

无限的沉沦与深沉。

篇5:女人:女人唯美论

女人:女人唯美论

女人:女人唯美论

“减一分太短,增一分太长。不朱面若花,不粉肌如霜,色为天下艳,心乃女中郎。”这是白居易心中的女人。“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似乎从古到今依旧改变不了女人被束缚的命运。可是,女人,这种水做的生命体就真的那么脆弱么?既然说女人是水做的,就不要忽视水的特点。“她”虽温婉,但也坚韧,任人踩在“她”背卜到达彼岸。在熊熊的烈火袭来时,“她”亦可以不顾危险地挺身将它熄灭。“她”也可以洗涤任何有污垢的东西,包括人的心灵。最重要的是“水乃万物生命之源”,兴许曾经在有人说出“女人天生是水做的”这句话时就想到了“她”的未来。

古往今来,又有多少女子才气纵横,不输于任何男子。

被誉为洛水神的甄宓,其美貌不输于大小乔,智计谋略不输于男子,留下了“江南大小乔,河北甄宓俏”的千古美名。即便是才华横溢的曹植也为之倾倒,书写了传诵至今的《洛神赋》。所以瞧不起女人的世人都拥有庸俗的眼光,“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种话语,只不过是束缚女人发挥才智的"枷锁。女子天生拥有的敏锐的观察力、精准的直觉以及细腻的心思,无疑在社会各个领域都是不可缺少的人才。可惜古代的封建思想抛弃了她们,导致思想、文化一落千里。

武则天,中华民族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大周朝的昌盛均由她一手支撑。她不畏惧李家王朝遗留下的动荡与不安,独自撑起李家王朝的一片残缺的天空。她的心机、城府、手段、政策、美貌为她做足一切先决条件,一路从小小的才人到宠妃到皇后再到天后,几经磨难,最后成为女皇。难道这是仅凭她出众的面容、姣美的身姿就可以换取的吗?她自己也曾说,“以色侍人,终不是长久之计”。唯有强大自己,才能够如神般君临天下,俯看众生。她终究还是权倾朝野,丝毫无顾忌地为自己取下日月当空的名字。象征她拥有的无尚权利。她美吗?美,美得彻彻底底,空灵的美感让任何人都不敢直视她的双眼,否则也不会有“媚娘”一名的由来。自古君王爱美人不爱江山的又有多少,可是,武则天不需要。她本自美人,上天赋予她倾城容颜,就是为了让她放手一搏,端坐李家江山。任何只准男人去的地方,她武则天都去的。“上天若只认男人的功绩,又何需生我武媚呢?”狂野的口吻诉说她不可一世的一生。

有人说,武则天不是一个好妻子,我却认为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贤妻。倘若你李家男儿各个雄才大略,文武双全,可以勤政爱民,将江山治理得国泰民安的话,武则天何苦为她无能的丈夫收拾残局。如果她不站出来,就会有更多的人来抢李家江山。到时,一群亡国奴将会过怎样的落魄生活。是她保全了所有的人的幸福,使大家安居乐业。“皇位”本来也就是能者居上,如果李治足够优秀又何能激起武则天内心的渴望。

有人说,武则天不是慈母,她不惜杀死自己的儿子,但我却认为她是世上最坚韧最伟大母亲。作为一个女人,十月怀胎的辛苦,岂是我们一般人可以想象到的。武则天为李家生儿育女,可是她的孩子们却一个个令她伤心、绝望到心死。他们的迂腐、贪婪、无能,都在为他们自己掘墓,杀死他们的是自己。作为一个母亲,需要做出多大的努力,下怎样的决心,才能对自己的亲身孩子下斩杀令。他们都是她一点一点喂养大的,她在杀死自己孩儿的同时,难道也得不到世人的一点谅解么?她既是天子,就有诸多身不由己。她的孩子犯了错,也不得不依法处置,否则她怎样管理天下江山,我猜想她并不想听到后人对她的评论是“大义灭亲”。因为她也是一个母亲,听到这样的话语,只会令这个可怜的女人更加绝望。在她心里,“大义灭亲”应该是一种嘲讽吧,有谁愿意将自己的血脉亲手推给死神。我看到了她的无助,落寞与悲凉。

武则天的美,在历史的长卷中,永不哀退。素净的脸上从不抹浓妆,却丝毫不妨碍她的美永垂千古,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她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她的身姿如女神般高高在上,有多少权贵想将这个女人从皇位上拉下来,可是却都没有成功。如果你比别人好一点,别人只会嫉妒,如果你比别人好很多,那别人就只有羡慕了。她比别人优秀许多才会受万众敬仰,否则一代美人早就香消玉殒了。

她是女人中美的典例,也是我最欣赏的一种女人,不依附任何权贵独立地生存,并且成为一颗耀眼的明珠:

篇6:诗歌:女人

泥土湿润

她渴望一缕风,一缕花香的脉搏

和着轻轻的雨滴

女人就复活在季节里

后来,像鸟儿一样垒窝

她有时栖息在蓓蕾上的鸟

一个女人就是一个春天

窈窕的身影

激情如火燃烧着大地坚硬的土地

冒着风雨,流着血汗

她也因此而美丽

不知沉沦,无限载重

不知何为悲伤与饥饿

即便卑怯

也依然在寂寞中燃烧

一个女人就是一个春天

她把梦纺织成月亮的纱帐

把生命连同种子一起埋葬

又把善良挥洒成天地的泽光

她真实的背影与轮廓

映照晚霞

有一天,真正的骄阳将她残酷肆虐

把她与天地永久隔开

她只能静静地等,等一片蓝天

在同样的天空下

把最后的颜色褪还大地

篇7:诗歌:女人

一个故事中的女人

不断从

讲述她的故事里

推开一扇雕花的窗户

探出身体

她睁开美丽的大眼睛

默默控诉着

故事的作者呆板冷漠

无意中让我窥见

她刻意隐藏善良里的脆弱

我禁不住悲伤

她小巧的嘴唇

欲言又止

吸引着我

不管多远多难

我都要翻山越岭

根据她脸上的表情变化

一再修改自己的命运

同时不计后果

将自己的前程

抵押进故事的最后章节

我能是什么

我与她有何关系

我只是在梦中

不小心遇见到她

我只愿意能

抛开许多梦中的迷雾

看一眼命运的真正面目

她好像摆脱了

作者的控制

她似乎挣脱了

命运的纠缠

突然号吼大哭

滴落的眼泪

无意中淹没了我

能够走向明天的道路

我愿意在这里停留吗

几年几十年

这始终是一个无法解开的情结

拷打着我,追问着我

至始至终

为什么我就无法从这

明显的笨拙圈套里走开

篇8:诗歌:女人

她们的男人都不在身边

去了很远很远的南方……

她们把村前的那条小溪与

那片明镜似的格子梯田

裁成土布衫儿穿在身上

常多情地搂着一座山

甜蜜地睡去

她们在温謦的梦里

绣着花荷包

织着新彩裙

用一把老掉牙的桃木红梳

梳理家里的生活

她们常把柴米油盐

编成一本集子

让她们的男人

品出土地和牛的性格

可她们的命苦

不是嫁给一头“牛”就是

嫁一座孤寂的小山村

可她们都坚强

硬忍住不让眼里滴出一滴委曲

当牧童的芦笛,清晨

在她们的窗前吹响时

带上那把桃木红梳

去嫁人

后来,听说

她们用一只梭子

织严了家里所有漏雨的日子

用一根绣针

顶起了山村一座座高的楼

也不知是真是假

但有人看见

她们天天叽叽喳喳在山村

好似一群山喜鹊

篇9:诗歌:女人

从认识你的那天起,

你就是我心中的一道风景,

抹不掉,拭不去,

刻骨铭心,

在脑海中烙上深深的印记。

你那高挑的身材,

婷婷玉立;

你那飘逸的长发,

溜光玉滑;

你那水汪汪的眼睛,

让人勾魂摄魄;

你那甜甜的微笑,

使人无法忘怀;

你那细嫩的肌肤,

洁白如雪;

你的一举一动,

是那样的多姿多彩。

……

白天,

脑海中满是你是影子,

宛如电影屏幕上,

一会儿是你如花的笑靥,

一瞬间又是你的轻歌曼舞,

顷刻之间,

出现你多情的双眼。

……

睡梦里,

蓝蓝的天上飘浮着几朵白云,

碧绿的草地上放牧着羊群,

一洼池塘边上,

站着我和你,

说呀!笑呀!

一会儿手挽手,

一会儿情不自禁拥抱在一起。

梦中的你我,

是多么的兴奋!

是那样的多情!

篇10:诗歌:女人

当黎明的曙光透过窗棂

你第一個醒来

当月亮爬上了树稍,

你最后一个进入梦乡

这就是你我

一个女人,一个母亲

普通而又平凡的一天

如果

世界没有太阳的照耀,

花儿就不会绚丽的绽放,

如果没有你我

默默付出和无私的奉献,

就不会存在一个个温柔的港湾,

如果

这世上没有女人,

就不会有细腻无私的情感

那所谓的诗人、英雄,

也就没有了灵感之源。

世界不大,

正是因为有了女人,

才显得更加丰富多彩,

我们

也正是因为伟大母亲的孕育,

才拥有了有血有肉的人生。

所以,我们作为一個女人,

应当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哪怕苦了累了,

心底也要时刻透着甘甜,

女人啊,你就像山谷里的百合花

艳丽着芬芳 婀娜的生长

女人啊,你就像遍野盛开的紫丁香,

与风雨为伴 磨砺着坚强

女人的美,

不仅表现于如花的容颜上,

她实实在在盛开在每个角落里

如同秋天里圣洁的菊花黄

清香淡雅 散尽久久又重阳

女人………如花

舒展你迷人的笑容吧

清风明月将鉴证你我美丽的梦想

女人………如花

静雅贤淑又端庄

不争春风暖,只担雨雪凉

女人…………如花

姹紫嫣红醉柔肠

冬雪夏花为你尽情的绽放,

女人…如花… 你是男人温柔的港,

是家庭一步步走向幸福的纽带和桥梁…

女人亦如画,

勾勒着心灵的美丽和善良

女人啊,

多亲切的名字,

她如一股暖流,

沁透着身边每个人的心房…

女人如花,

千种风情

女人如画

万种妩媚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用最美的情怀

去绽放如花如画好时光…

篇11:诗歌:女人

我的梦里

眼泪似乎从未干过

我曾无数次擦拭

那深深写进我心底的疤痕

你的故事一次次撞破我的心门

我那颗

丝毫不敢触摸的心

破,碎,痛了十多年

一次次我的泪横死在枕芯

母亲嘴里的

怎能是我梦里的身影

你的人生如村头孤寂的枯井

把所有都给了母亲

最后你瘦着离去 我的童年里却存满思念

我记忆犹新

那多风多雨的天

有你保存半年的爱

我把它放进嘴边

一股滋润心里 一股在你的脸边

那年五岁

你把我的记忆封存

那口大大的棺材

竟然把我们的幸福撕得一干二净

我的泪失去重心

在母亲撕心裂肺地呼喊中胆怯

竟然蜷缩在我无知的心底

外婆,在天国好吗?

你隐在我心跳的深处

我现在为什么用尽力气才能想起你的笑脸?

母亲的眼泪让我阵痛不已

我在梦里看到你抽噎的脸

那沉闷地鞭笞声仿佛黑夜发疯地嘲笑

它飘过暗黄的墙面

刺进灯影下你稻草般的骨心

一辈子刻进我的梦境

我的泪思念你 苦命却坚强的外婆

但愿天国不会再有鞭影

我用这段文字来愈合你的累累伤痕

篇12:诗歌:女人

女人像一本书,是一本厚厚的书

有装帧,没有页码,但是每天都在翻阅

用多么华丽的辞藻,或多么朴实的语言来填充

都得体,也很准确

用多么亮丽的颜色,或多么长宽的宣州纸

写意,工笔都像部史诗

用中国古典弦乐,或西洋铜管乐

春江花月夜,还是命运交响曲都是流淌在心里的音乐

用竹扫满天的星星,或用梅暖厚厚的雪花

淡雅,高洁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撒娇的、扎着蝴蝶结的小姑娘到慈爱的母亲

心理,身体的陡然变型

犹如从天而降冷暖自知

一个家庭融入到另一个家庭

性格,角色的的转变

就像吃梅子一样是酸是甜只有心知

由对面羞羞答答手难牵到当众动作娴熟哺乳

这不是颜面羞涩,不懂礼数与否就能述说

由深闺到出入厅堂院舍、国家政要

这不是缠小脚和穿高跟鞋就轻轻描画

家庭主妇、厨房主人到田间地头、店铺瓦肆

不再是女人和男人们的分水岭

女子无才便是德到琴、棋、书、画

也让须眉逊三分,不减巾帼之才气

藏在深闺做女红到飞向太空去月宫

这就是身边的嫦娥,不再是美丽的传说

女人像一本书,是一本厚厚的书

男人们一生一世都读不完的书

女人是生命之源,更是男人们心灵的港湾

让男人们累了,静下心来才能听见心儿跳动的声音

女人是肥沃的土地

让男人们一辈子去经营、耕作、收获

女人们为社会的和谐、世界的和平

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其力量也不容低估

女人们真伟大,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

与女人们站在这个星球,就是完美的组合

与女人们站在这个星球,就是幸福的生活

谨以此文献给天下的所有母亲们,祝你们节日愉快!

篇13:诗歌:女人

她来了,在细雨迷濛的夜色中,

冒着飘飘洒洒的.冬雨赶来了。

凉簌簌的雨点滴洒在她的头上,脸上。

在斑斓的街灯映照下,

凉雨洒湿的发髻乌黑亮丽,

淡红温润的脸庞笑靥荡漾。

那微微颤动的睫毛闪烁着

几颗晶莹剔透的水珠,

清香素雅,清秀温婉,

美得让人心疼,芬芳令人心醉。

她喜欢南国冬雨,

喜欢冬季葱翠欲滴,

清新柔润的静穆光景。

寒冬腊月,北国银装素裹,

南国虽然绿意盎然,

可是,横行无忌的干烈北风,

造成终年郁结天干物燥的困顿,

沉闷燥动,不堪凝重。

每一场冬雨来临,

都让她雀跃不已。

她懂得这些如期而至的

绵绵如丝,不绝如缕的冬雨,

滋滋地润湿充满希望的热土,

轻轻的涤荡岁末浮尘的困倦,

也给好烦躁动的心灵

一缕悠然舒适的清幽静美。

读懂冬雨的女人,

懂得掬一缕冬雨的清莹,

润泽一片清丽脱俗的冰心,

慧美灵秀,分外妖娆。

我愿意与她牵手,

迎接即将滚滚而来的春雷,

走出人生的精彩。

★ 乡村女人诗歌

★ 女人殇诗歌

★ 小个子女人诗歌

★ 女人如花诗歌3首

★ 女人花爱情诗歌

★ 心中的女人花诗歌

★ 女人如花花开优雅诗歌

★ 论合同法违约责任论文

★ 地理教学论论文

★ 邓论社会实践论文

推荐阅读